为弘扬孙健初先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赓续石油精神血脉,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活力,3月20日下午,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在雁塔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举办首期孙健初讲坛。中国地质资源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会员穆伟老师以"孙健初精神永放光芒"为题作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程永清主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及学生代表400余人参加报告会。

程永清副书记对孙健初讲坛的创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主讲人穆伟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讲到孙健初先生是我国石油地质领域的奠基人,玉门油田的发现者,被称为“中国石油之父”。新中国成立初期,孙健初领导探勘处在兰州举办测绘训练班,为我校前身——西北石油工业学校的创立奠定了重要的学科支撑。学校创办孙健初讲坛,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孙健初先生的科学家精神,激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报告中,穆伟以严谨的学术考据和鲜活的历史细节,从孙健初的家世与成长、事业与成就、精神与意义、弘扬与传承时代四个维度,立体呈现孙健初先生矢志报国、敢为人先、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和卓越人生。孙健初以"地质报国"为志,在石油勘探领域创下多个"第一":发现中国人自主勘探的首口油井,创建首个石油工业基地玉门油田,培育新中国首批石油地质人才,绘制首幅石油发展蓝图。报告着重阐释了孙健初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以"科学救国"为信仰的赤子丹心,是"沙漠驼铃探油海"的艰苦奋斗,更是"求实创新绘蓝图"的科学品格。报告通过珍贵历史影像与生动案例,将孙健初精神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图谱。讲到孙健初带领团队在祁连山下风餐露宿勘探油苗及亲手绘制新中国石油蓝图时,现场听众无不为之动容。石油工程学院研究生代表齐凯感慨到:“孙健初先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新时代科研工作者最需要的力量源泉。”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田虹霞在总结中讲到,孙健初先生在玉门油田点亮的第一盏明灯,照亮的不仅是西北荒漠,更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的信念。她勉励广大研究生同学,以爱国之志锚定人生坐标,胸怀“国之大者”,将科研成果服务国家战略;以奋斗之姿直面时代挑战,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用"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锤炼本领;以求实创新勇攀科学高峰,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努力在“卡脖子”领域做“无人区”的开拓者。

孙健初讲坛由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举办。讲坛聚焦思政前沿、能源科技、行业变革、创新思维,定期邀请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石油石化领域知名专家、企业精英和杰出校友来校做报告,为研究生提供与大师对话、与前沿接轨的平台,开拓学术视野,启迪创新思维,引导研究生将科学报国情怀转化为创新实践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